close
更新時間 2012年10月24日,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0:25

美國承諾將海軍大部分部署在太平洋地區。

英國《金融時報》網絡版周三(24日)發表戴維·皮林的文章指出,歐盟得到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帶來許多揶揄,而亞洲雖然有相互重疊的各種組織,卻沒有類似歐盟那樣的組織能夠發揮作用,更不用說北約那樣的組織了,因此亞洲二次大戰遺留下來的問題仍然引發緊張局勢。

亞洲地區比歐盟更複雜,人口差異更大。亞洲之所以同歐洲有制度性的差距,首先因為亞洲地區是自然形成的,不像歐洲有那麼多人為的因素;其次1945年以後大部分時間,亞洲根據不同的意識形態被分為兩大陣營。

日本戰敗後成為美國的附屬國,而中國則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。這就好比在歐洲,德國和法國屬於不同的陣營,自然歐洲統一就不可能開始。

當然亞洲有東盟這個包括10個東南亞國家的地區組織,但東盟並不包括中國和日本。亞太經合組織雖然成員廣泛,但它主要是經濟組織,沒有外交功能。

美國主導的秩序?

到目前為止亞洲的機構真空主要由泛美勢力填補。美國捲入越戰,戰爭波及老撾和柬埔寨。後來美國的海軍基地為亞洲國家提供保護,這些國家後來經濟得以迅猛發展。

但是隨著中國崛起,亞洲缺乏強有力的地區組織的問題越來越明顯。最近中國和日本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發生爭執就說明,沒有地區組織,只能聽任雙方的民族主義發展,中日雙方互相攻擊。

 

陸克文建議,亞洲建立一個安全合作組織。

這一新局面使北京陷入兩難:隨著中國崛起,北京是否應該受所謂的「國際法」約束?或如印度評論家潘卡吉·米什拉所說的那樣,不在別人的全球秩序中作利益相關者。

在實踐當中,北京更願意搞雙邊對話而非多邊對話。一個辦法就是實行中國的門羅主義,即當初美國人禁止歐洲人染指拉丁美洲。不過潘卡吉·米什拉認為,中國不像美國那樣喜歡高調宣傳自己的主張,也沒有把儒家或共產主義說教強加給其他人。

不過中國的鄰國並不可能相信北京的友善姿態,越南、菲律賓、日本和印度都面對中國崛起,因此同美國保持更密切的關係。華盛頓已經承諾將美國60%的海上力量部署在太平洋,但是即使如此,泛美力量還是變得一年比一年更難維持。

亞太主導的秩序?

對於泛美體系難以為繼,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最近在新加坡提出泛太平洋體系的概念,其主旨是避免地區不穩定以及防止中美之間發生戰爭。其出發點是華盛頓必須接受中國崛起的正當性,北京接受美國力量繼續在亞太地區存在,而東盟國家要發揮作用確保亞太地區不會被中美兩家瓜分。

陸克文主張凍結領土爭端,共同開發爭議地區的資源。此建議並非憑空產生,去年美國參加東亞峰會,中國、美國、日本、印度以及東盟國家和俄羅斯首次坐在一起。陸克文希望此雄心勃勃的機構能夠發展成一個亞洲的安全合作組織。

在初期,北京對建立一個亞洲機構框架如何反應至關重要。在理論上,中國可能全力支持這樣的動議,中國或許會認為這樣的地區秩序有助於中國崛起。但中國也可能會認為太平洋體系僅僅是偽裝的泛美體系,只是換湯不換藥,其目的是遏制中國。

無論如何,有一點是清楚的,真空是危險的,亞洲需要一個地區組織,一個值得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的機構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亞洲 組織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winl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