變調的都更1:都市更新狂潮下的溫羅汀

立報╱李宜霖 2010-11-01 21:21
討論 (+)
調整字級:

【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】當代台灣都市更新的現象非常劇烈,尤其台灣大學附近「溫羅汀」精華區是都市更新狂潮下的縮影。

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張維修說明,「溫羅汀」是指溫州街、羅斯福路、汀州路,廣泛指台大周遭。溫羅汀有許多文藝活動,出現在公共空間;有獨立書店,如唐山書店;也有曾經在附近活動的歷史人物,如台大教授陳鼓應當年在台大辦座談會,爭取言論自由,殷海光也曾住在附近的木造房子。

溫羅汀對於市民及學生有各式各樣的意義,包括有著獨立書店、NGO(非政府組織)、音樂及大學生活文化。溫羅汀不只是高級文化,誠品書店門前的狀元糕、校園書房旁邊的臭豆腐、皮帶皮包攤商,都是跟日常生活緊密的結合一起。

張維修說,?公圳是現代城市表皮下的舊圳道暗流,是清朝時重要的灌溉渠道,從新店碧潭集水,提供大台北農業的灌溉,是溫羅汀重要的地景元素。?公圳支流遺址在社區參與下,有一部分被保留下來,做生態的設計,加上太陽能設施照明,將圳道綠化保留,但鄰近新生南路及辛亥路口,即將開發的都市更新案,蓋的大樓有可能影響?公圳支流遺址。

龍坡里殷海光故居附近,有大規模的日式房子,過去是日本殖民時期的學人招待所宿舍,有著黑色的屋瓦及大樹,社區對每棵樹做樹種調查,是一個安靜的都市角落,但建商看上這塊土地,準備開始進行都市更新。

都市空間重組張維修說,過去的城市集中在淡水河沿岸,貿易緊鄰河邊,大稻埕、艋舺、萬華成為重要的發展區塊,當日本人來了,選擇原來舊城的中心,重新掏空,用日本式現代的規劃,把沿著愛國西路、中山北路、中華路的舊城牆拆掉,留下老城門,建立總督府,展開現代性都市規劃,從仁愛路、信義路、忠孝東路開始一路往東發展。日本人採取嚴格的城市隔離政策,台灣人被限制在大稻埕、中山北路以西,日本人就住在中山北路以東,以政府機構為單位,建立一大片的住宅區,以前的帝國大學(台大)附近就有許多宿舍。

張維修表示,根據2003年的台北市大安、中正、中山區日式住宅普查結果,共有1,043棟日式房子,戶數有1,772戶。過去日本人種了許多樹,1,772戶日式住宅中,查無權屬資料有694戶、私人所有144戶,實際完成植栽調查數量為能調查出權屬機構的874戶,分屬68個機構管有。完成植栽調查的874戶(包括建物已拆除者),受保護樹木及應該列入追蹤樹木共清查出94種,計有1,089棵樹木,以中正區數量最多。

從2003年開始,政府要把這些機關用地收回到國有財產局,由行政院統籌運用,因財政困難,無法管理,就拍賣國土。於是宿舍一棟棟被鐵皮圍住,放上「國有土地標購」布條,建商會趕在文化局來之前拆掉,老樹也被砍掉,之後整地施工蓋成集合式住宅。

都更下的劇變都市更新背後有幾種因素,一個就是地價差(Rent Gap)。張維修說,當你有房子、有一塊地,經過一段時間房子會老舊,沒有價值,這塊地隨著城市不斷發展,從以前邊緣的地帶,變成好的區位,你開始有增值的想像,把房子拆掉,重新再蓋,會賣更多錢,這中間就產生價差,有增值的可能性,也就是地價差,這變成人人追逐的動力來源。

張維修提到,從消費角度來看,這些房子會賣給新的中產階級,中產階級對新的房子、新的生活方式有需要,建商為符合新中產階級的需求而蓋房子。全球化下的資本流動,會開始找尋適合投資的城市、區位,想辦法從地產賺錢。政府對於某些工業外移,沒有產業發展的地方,進行都市更新,重新尋找城市再發展的動力。這些都是都市更新背後原因。

張維修舉國外例子說,舊金山藝術家先去佔領一些空間,美化、綠化後,就有富人來驅趕,將土地買下,變成私人住宅,不同階層的人來追逐空間的區位,追逐在城市的權力。國外的例子中有貧民窟跟豪宅相鄰,只是一牆之隔,卻是兩個世界,豪宅每一戶都有獨立的游泳池,游泳池可看到天空,還有戶外運動設施。

張維修談到,國外都市更新已經流行3、40年,但「都市更新」已經是一個不再運用的名詞,因為近幾年,有非常大的都市運動,來對抗都市更新。都市更新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,就像酷斯拉在城市裡踩來踩去。

 

台北華光社區面臨都市更新的威脅,掛起「官比賊兇」的布條。(圖文/李宜霖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winl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